文| 瓜田李的猹
编辑 |沐语纪史
这段时间,一直对中国“龇牙咧嘴”的特朗普,态度突然变好了。
他在对华政策上的两大新动作,也释放出了不一样的信号,就连美国媒体都嗅到对华的风向变了。
那么,一直处心积虑各方面打压中国的特朗普,是真准备与我们和好,还是在盘算着更狡猾的计谋呢?
特朗普的两大动作
特朗普对华示好的第一步,就是悄悄解开了科技的封锁。
美国曾死死攥住对华技术出口的阀门,现在却松了口,之前被严令禁止的H20芯片,突然就放行了。
这步棋一走,英伟达老板立刻心领神会,公开盛赞中国市场“独一无二”,活力与创新力惊人。
商人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总统都决定在这方面不卡中国的脖子了,英伟达老板自然也乐意收下中国这个大的市场。
第二大动作就是最近美国政府内部的人事任免。
白宫里,主张把东西卖出去的声音越来越响,人工智能“沙皇”戴维·萨克斯这样的人物被委以重任。
反倒是那些天天喊打喊杀的强硬派,音量越来越小,就连那位以反华立场著称的国务卿,最近的发言也温和了不少。
这两个措施一实施,很多人意识到这是特朗普在主动示好,还有的媒体干脆挑明了说,特朗普这已经不是缓和关系了,甚至算得上是“积极认错”。
他们迫切希望能和中国关系破冰,双方能坐下来好好商谈一下科技、经济、民生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贸易上,不能在打关税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两国市场,制定合理的贸易方案。
但也有人担心,特朗普此举只不过是为了下半年的访华做铺垫,一旦等他完成目标后,对中国的封锁和围堵还会重新实施。
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分析一下特朗普态度转变的原因,还真有这种可能。
特朗普变脸的原因
要读懂特朗普的变脸,得先翻翻他的账本,据说压垮他强硬姿态的,正是两份让他脸上挂不住的经济数据。
先看我们这边,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硬是没被贸易战打趴下,外贸出口不仅没崩,还刷了新高。
这等于告诉全世界:想靠关税困死中国?门儿都没有。更让特朗普郁闷的是,外部压力下,我们的内需反倒被激活了。
再看美国自己家里,七月出炉的物价指数直接让特朗普破了防,通胀抬头,创了近期新高。
这意味着他抡出去的关税大棒,没砸晕对手,反倒砸向了自家百姓的钱包,老百姓买东西越来越贵,这笔账迟早要算到他这个当家人头上。
一个是蒸蒸日上,一个是状况百出,这对比太刺眼了。
特朗普可以不在乎别的,但绝不能接受自己在一场他吹嘘能“轻松赢下”的贸易战里,看起来像个输家,面子和里子都快保不住了,不变招,还等什么?
于是特朗普只能重拾第一任期的那种采购协议,只要能和中国签个单,回头就能对国内资本和选民有个交代:看,中国让步了。
这口锅,总得有人来背,也总得有台阶能下。
而特朗普也深知,任何对外动作,都必须先给国内的民众一个交代,于是,一场精彩的“双簧”上演了。
台面上,他依旧是那个“美国优先”的硬汉,在匹兹堡的演讲上,他把美国的人工智能夸上了天,说美国正处在黄金时代,中国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他放话要“用友好的方式和他们斗争”,既秀了肌肉,又给未来的和谈留足了余地,这话是说给那些“红脖子”们听的:别慌,我心里有数,我们还赢着呢。
台面下,他又在不经意间,递过来几根橄榄枝。比如在谈到芬太尼问题时,他一边甩锅给中国,一边又罕见地夸中国“一直在帮忙”,甚至期待中国能对毒贩判死刑。
这番话的潜台词是告诉选民,尤其共和党那些人:你看,在要命的问题上,中国还是能合作的,不是铁板一块。
这种看似精神分裂的操作,恰是特朗普的老道之处,他要让支持者相信,美国的科技霸权稳如泰山,同时中国也并非不可理喻。他必须把任何可能的让步,都包装成一场胜利,免得自己被骂“通共卖国”。
中国的教科书式反应
面对特朗普的变招,中国的回应一直很清楚:不接招,也不怕招。
外交部发言人早就把话说透了:现在的中国,不是一百年前那个任人拿捏的中国,那种帝国主义的老黄历,该翻篇了。
说到做到,前阵子某些国家跟着美国起哄,对我们的科技人员动手脚,中方的反击来得迅速又精准,你敢动我的人,我就能依法让你的银行高管出不了境。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意思很明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管你是哪国人,都得守中国的法,想试探底线?那就准备好迎接对等的回击。
正是这种软硬不吃、有理有据的定力,才让特朗普明白,过去那种靠恐吓和施压就能占便宜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想跟中国打交道,得学会平视,学会尊重。
从种种迹象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特朗普的对华策略正在从一味蛮干,转向边打边拉。美国财长也放风说,关税休战的期限有弹性,谈判状态“非常好”,甚至准备在第三国和中方碰头。
这似乎预示着,中美关系那根绷紧的弦,可能会稍微松一松。
但我们也不会高兴得太早,特朗普这套组合拳,核心是“求变”,不是“服软”。
他不是被中国的道理说服了,而是被自家的困境逼到了墙角,他此刻的善意,是他政治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随时可以收回去。
所以对中国而言,不管特朗普如何变招,我们都会坚持一直依赖的策略,你友好,我们就合作,你不友好,那我们就见招拆招。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