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沂水县富文家庭农场,一张山东省茶叶加工赛一等奖的证书映入眼帘。这是85后农场主刘富文刚刚领到手的。他为何能在高手如云的省级赛事中摘得桂冠?
刘富文与茶的缘分,要从少年时代说起。17岁时,他便前往崂山跟着老师傅学习炒茶技艺。2008年,他在青岛崂山成立松源茶厂,从事茶叶加工、批发、零售业务。
刘富文在茶园采茶。
刘富文正在查看茶叶的含水状态。
然而,他乡终究是他乡。2013年,刘富文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了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开启了自己的茶叶种植与加工之路。与盲目扩张不同,他更注重茶园的品质和内涵,主攻内在物质更丰富、鲜爽度更高的高氨基酸茶,致力于打造“小而美”的精致茶园。如今,这片60亩的茶园生机盎然,培育着福鼎大白、鸠坑、中茶108、龙井43等多个优质茶种。
“茶叶的品质,四分靠种、三分靠炒、二分靠存、一分靠泡。”刘富文一边泡茶,一边娓娓道来。凭借22年的炒茶经验,刘富文在省赛、市赛中屡屡夺魁。在他看来,每一锅茶都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锅茶一定要比上一锅茶炒得好。”
刘富文正在炒茶。
农场的茶室内挂着刘富文获得的证书。
通过对省内各地气候、土壤质地、纬度等因素的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刘富文得出结论:沂蒙山区域是高氨基酸绿茶的核心产区,也是非沿海地区中品质更高的内陆茗茶产地。望着远处碧绿的茶园,他坚定地说:“我就是要打造中国北方高氨基酸绿茶的标杆。”
为了种出品质好的高氨基酸绿茶,刘富文在茶叶品种筛选以及低温、遮阴这些种植技术上下足了工夫。多年来,他引进多个茶叶品种,开展品比试验,最后筛选出龙井43、碧香早为当家品种。它们的共同点是内质丰富、鲜爽度高、层次感好、花香醇正。
此外,刘富文还研发出了花果香红茶、早春兰花香绿茶、沂蒙翠环绿茶等多种特色茶品,深受市场好评。
漫步茶园,记者发现,这些茶叶的品相并不出众。刘富文坦言,今年茶园暴发了盲蝽蟓,因为不用高毒农药,所以呈现了现在的样子。然而,正是这种生态种植的方式,反而造就了茶叶的独特韵味。作为资深茶农,刘富文对茶园管理极为严格,坚持绿色种植,不用化肥,不用高毒农药,采用发酵好的豆粕肥田,确保茶叶品质。
在农场的茶坊,记者了解到,刘富文在制茶过程中格外执着。为了保证状态稳定,他每天炒制时间不超六个小时。一锅茶炒完后,连续七天,每天早上都要品评一次,最终将同品质且能互补的茶叶进行拼配后再装袋。
茶叶摊凉。
作为“炒茶达人”,刘富文被多家企业聘为技术顾问。
入行茶产业二三十载,刘富文不按照市场需求去种茶、炒茶,而是根据对茶产业的理解做茶。功夫不负有心人。农场今年的开春茶卖到了每斤1800元,且供不应求。2024年起,刘富文共参加市级以上现场炒茶比赛4次,其中获得省赛一等奖一次,市赛一等奖两次。此外,刘富文作为山东茶人代表,走到了全国炒茶比赛的舞台上。因炒茶技艺精湛,他还被莒县、五莲县的两家茶厂高薪聘为技术顾问。
“目前,刘富文带动了全村20余户农民种茶,村集体也种了40余亩。他还无偿为村民传授种茶技术,每年采茶季,农场给村里解决20余个就业岗位。”洪沟村村支书赵金明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张彦欣 沙泳君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