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娃数学攻略。一个在国内公立学校内读书的7岁女孩,拿下SASMO(新加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银奖,全球第35名!这个奖是是亚洲地区规模较大、较具影响力的数学竞赛之一!怎么做到的,下面来看~~
本文由花友 @Nike陈加依凡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大家好,我是葡萄妈妈,一个一直走在奋斗路上的妈妈。
最近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去报名很多学科类的培训班,针对数学的,大多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思维,报了浅奥班,也有的报了校内提前学的课程,孩子们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各种补课班之间,觉得TA们真是太辛苦了!
走出奥数误区——奥数不是必需品!
在这里,我先给说说我对奥数的理解。
奥数,全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个竞赛是用来激发孩子数学兴趣,提升思维水平,培养数学人才的。竞赛内容包括代数,几何,数论和组合数学。
小学阶段的孩子 是无法参加这个比赛的,一般都是高中生才可以。所以小学阶段一般指的是浅奥思维训练或是相关的一些商业数学竞赛。孩子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学习,前提最好是校内数学喂不饱的情况,再考虑浅奥的学习。
什么是校内数学喂不饱的情况?100分的卷子,98分以上,可以证明孩子校内吸收得很不错了,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建议还是要把小学1-6年级所有知识点都掌握的情况下,再考虑浅奥,毕竟校内是基础,基础打牢,再拔高。 而且很多浅奥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提前两个学年的维度,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学校内是非常有必要的。
奥数有一半是固化思维,一半是开发思维的。
家长要先搞清楚学习奥数的目标,是想参加竞赛?还是想提升思维?还是为了 中高考最后 的压轴题?还是纯纯就是感兴趣?这涉及不同的学习路线。
先说第一种情况,想参加比赛,为升学提升背景。
这个路线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孩子获奖后保送几率很大,但是只能选择数学专业,家长需要慎重考虑孩子未来的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想提升思维水平。
奥数题常涉及归纳推理、反证法、构造法等多种数学思想。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找规律、推理答案时,能锻炼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比如在解决一些数列找规律的奥数题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字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规律,这有助于提升归纳推理能力;在几何证明题中,通过严谨的逻辑推导来证明定理,锻炼逻辑思维。
奥数也好,浅奥也罢,在其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记忆特定题型的解题套路和模式。长期如此,遇到新问题时,可能习惯套用固有模式,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解法的探索,从而限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提升思维的本质应该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解题,举一反三,才能更锻炼到孩子的思维。
提升思维也有很多方式方法,例如数独,桌游,棋牌类,都是非常有效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能打好扑克牌 的孩子,数学思维一定不会差。至少我身边扑克牌打得不错的孩子,数学思维确实也不错。
葡萄小时候玩过很多桌游,学前开始玩数独,数独就是一道题会有很多种解法,但是最终都是同一个答案。她并没有学习浅奥,但是她对数学题的理解力也是不错的,现在一年级的她,已经开始全英学习校内五年级的数学了。

第三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为了中高考压轴题而在小学期间就开始学习浅奥 。
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这两件事,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小学期间学过浅奥的,并不代表孩子就会思考了,不会思考的,依旧还是不会 解 压轴题。这一点其实跟第二种情况很相似,关键还是在于孩子可以 通过思考进行 一题多解,锻炼思维,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第四种情况,纯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对数学特别喜欢,家长可以投入一些精力,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天赋,如果有可以参考第一情况,如果没有,就买一些带详细答案解析的题,让孩子自己做做题,不会的看看解析理解一下就好。
我家的数学学习路径
言归正传!
其实在葡萄小的时候,我曾经对她的数学学习是一头雾水,抓不到头绪,我当时一直都搞不明白,孩子小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她到了初高中的时候,看到题就有解题思路呢?
我还特意请教过一位高中的数学老师,她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专业的老师无法给出答案,那我就买书,自己研究吧。当时买了两本是《幼儿数学核心概念》和《3-8岁儿童数学经验》,这两本书虽然还没有解除我当时的疑惑,但是为我打开了数学启蒙这扇大门,让我带着葡萄走进了数学启蒙的世界。


我按照书里讲的,一步步地为葡萄设计了数学启蒙的计划,计划每天带她玩点什么数学小游戏,让她在欢乐的生活中感知数学,当然,这个数学的启蒙过程,我也是尽量用英语去做的,做法犹如英语启蒙一样,买一些英文的数学绘本,玩一玩绘本里的内容,也会自己设计一些小游戏,这些小游戏都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的,于是我就在很松弛的前提下,完成了葡萄的数学启蒙!
葡萄的数感培养得很棒,我记得有一次家庭聚会,餐桌上有多少个人,一共需要多少支筷子,很快就可以给出答案,还自己发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并讲解给我听。
基于她的识字量和对数的感知能力,我给她买了一套新加坡数学练习册,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的校内知识点都在里面,我们从幼儿园级别开始,她自己读题,自己思考并给出答案,在她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她就独立完成了幼儿园到二年级的内容,几乎是不需要我的辅导,个别单词不理解,自己会去查线上翻译。
那个时候她做过的题,很少出现错误,我分析原因是因为题型都比较简单,于是我又陷入了沉思,还是那个我久久不能明白的点,我还是没有搞定它,于是我又开始学习起来,听了很多数学老师的经验分享,家长们的分享,我渐渐地get到了那个点——自主思考,一题多解。
就这样在一年级的上学期,她结束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寒假时开始了四年级的内容,这时候我发现她接近了自己的认知局限,有个别的例题,在看了之后,也做得不对的习题,我就给她约了外教,针对她不懂的地方进行点拨,课上的模式也大多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讲给老师听,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或是思路断的地方,再让老师给她讲。我时常听见她询问外教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她已经习惯了思考一题多解的模式。一个寒假下来,四年级的内容也做完了。

针对校内数学知识点,我还买过一个国外孩子的刷题网站叫ixl,里面不仅有数学,还有阅读、科学和社科,就数学而言,每个知识点也是拆解得很细致,犹如我们学习打篮球,把某一项技能,拆分成不同的细小的动作,把这些动作练熟之后,再合并成一个整体,所以葡萄的数学几乎不需要的我的辅导,她自己看着练着,就学到了,同时她在这个网站见到了更多的题,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类词汇。

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后,我在了解到SASMO(新加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个数学竞赛,竞赛一年级的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个别题稍难,会涉及高年级的知识点,葡萄对高年级的知识点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有时候会卡住。
我们跟着真题库进行了练习,历年的真题也翻出来做一做,卡住的地方,我又约了一个竞赛外教来指导一下。这就是我们的备考过程了,很松弛。
4月就开始比赛了,我本以为葡萄最多是个铜奖,因为毕竟没有报过任何课程,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浅奥,备考也只是做了做相关的题。没想到最终获得了银奖,全球排名35,同时也晋级了新加坡线下的SIMOC。
参加数竞的备赛其实也跟英语测评一样,能力到了,备赛也是无压了,让孩子见识一下国际赛事,不仅是促进她对数学的兴趣,也是对世界认知的一部分。

很多家长会很疑惑,一个公立校的学生,走了体制内的路线,数学何必要用英语学习呢?这不是徒增烦恼吗?
首先,这并不是徒增烦恼,对于葡萄来说,这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式,也算是给孩子留一条后路,万一中考失利,转战国际路线,至少不会被语言牵绊,全英学习所有学科也不会跟不上。
其次,即便是一直走体制内,一门用外语都学得懂的学科,用母语还能不会吗?还是那句话,能力到位,想提成绩,就是熟悉题型的问题了。所以,每天有英语环境的浸泡,数学也没耽误校内的学习,甚至还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得到了锻炼,增长了世面,真的算是一举多得了!
那还有家长也想用英语学数学,但是孩子又看不懂题,这种情况,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兴趣的花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来根据具体情况帮大家解答。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