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做好大暑养生,关键在“防暑、祛湿、护阳”,为此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建议。
专家建议,大暑至,要注意防暑降温,科学补水。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戴帽子、打遮阳伞,穿透气浅色衣物,避免长时间暴晒。及时补水是关键,建议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口渴了才喝。也可适当喝些绿豆汤、酸梅汤等清热饮品,但要避免贪凉喝冰饮,以免刺激肠胃。
要调理饮食,清淡祛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绿豆、薏米等,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夏季肠胃功能较弱,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泻、腹痛等不适。可适当吃些健脾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等,帮助增强脾胃功能,应对暑湿对身体的影响。
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大暑昼长夜短,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可适当午休(15-30分钟为宜),帮助恢复体力,避免午后犯困影响工作效率。避免过度劳累,高温天气下人体能量消耗大,过度运动或工作易导致中暑,运动最好选择早晚较凉爽时,且强度不宜过大。
防范湿邪,护住阳气。夏季多雨潮湿,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潮,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以免湿邪入侵。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直接吹空调或风扇,防止寒气入体。中医认为“夏季养阳”,即使天热也不要过度贪凉,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睡觉时盖好腹部,避免受凉。
关注不适,及时应对。若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中暑先兆,要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喝些淡盐水,情况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高温天气易心烦气躁,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心静自然凉”也是大暑养生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