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句“废话”总结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做;也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做。”
只要不再苦苦的向外攀缘,不再被外界的噪音和别人的评价牵住情绪,努力找到自己的清净自性,哪怕捕捉到一丝安稳,那也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了。
财富是认知的补偿,归根结底是福报的兑现。
而福报的关键不在于求外界的给予,而在于修自己内心的拥有;当内在足够丰盈,便能源源不断生发出面对生活的能量与智慧,当你用慈悲照亮身边万物,这便是最坚实的福报,这是每个人的本自具足,跟你是谁毫无关系。
在佛法中有“二障”之说:一说是我执烦恼能障涅槃,是谓“烦恼障”;一说是法执无明能障菩提,是谓“所知障”。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在任何问题面前怎么选都可以,炒股还是不炒股,重要的是有没有带着“我执”带着“贪嗔痴”念去选,若带了,结果一旦违背了“你”头脑中的意愿,就必生烦恼。烦恼不断,业习不了,继续流转轮回。
何谓“知障”呢?
我们努力学习的所有知识和方法,都是方便最终悟“道”的台阶。一旦得道,就要舍弃那些“标准答案”。
对此,佛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习气,只是方便引导,并无绝对正确。就像我们乘“筏”只是为了过河,上了岸后,“筏”是什么东西并不重要。
一旦执着于“筏”,执着于学过的知识,认为过河有“标准答案”,那就失去了用“筏”的意义,所以“法无定式,万法皆空。”就像这个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和玩法,没有哪个更好,结果赚钱就好。
道德经则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做学问是越多越好,所以我们有研究生,有博士后,有CPA,CFA;但悟道却刚好反过来,大道至简,高手从来只做减法,不会既要又要,最终“无为”而无所不为。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很多读书好的人,瞧不上那些差学生,以为自己智力卓越满腹经纶就自命不凡,对“下”傲慢无理,对自己做的学问自鸣得意,恰恰就是陷入“二障”的典型表现,殊不知一直在消耗福报,感召恶业。
要相信这个世上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放弃二元对立,理解天道中没有对错好坏之别,放弃对外在的过度执着,将所有的能量收敛于你的内心,那当下你做的选择,无论怎样都正确,都合天道。然后果来了,接受并放下,就是修行;对抗且纠缠,就是轮回。
心境先站到高位了,股市在什么位还重要吗?
风吹哪页读哪页,哪页不懂撕哪页。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