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明确昆明片区发展定位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建设“一枢纽两中心”,昆明片区有基础、有优势。记者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昆明片区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强化沿边开放制度供给,为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规则通道奠定基础。首创“GMS跨境公路运输‘一车到底’新模式”;扎实推进“跨境绿电合作”,积极探寻区域清洁能源合作的新路径;打造“跨境人才便利化服务聚集区”,优化片区国际人才发展生态……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着力提升片区辐射能级,打造跨境联通的示范标杆。
GMS跨境公路运输“一车到底”
昆明片区创新推出“一车到底”跨境公路运输模式,通过简化通关流程、建立多式联运联盟、升级枢纽设施三大举措,实现中越(昆明—河内)、中老(昆明—会晒)国际道路运输“原车原箱直达”,破解传统跨境运输换装耗时长、成本高等痛点。
中方货运车辆持CBTA协定证件直接入境越南、老挝腹地,免除换车头、吊柜、掏箱检查等环节,口岸通关时间从1天压缩至1小时。开通昆明—河内(700公里)、昆明—会晒(880公里)等直达定线班列,实行“客车化”时刻表管理。海关、边检、运输企业数据互联,可实现“一次申报、联合查验、快速放行”。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前,跨境货车需在口岸换车头、吊柜掏箱检查,河口口岸通关耗时至少24小时,生鲜产品损耗率高;改革后,实行“一车到底”免换装模式,河口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效率提升96%,中老、中越货运全程时间缩短1—2天,鲜花等生鲜产品实现“当日直达”。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改革前,跨境运输需多次装卸、分箱,中越线单辆车综合成本高;改革后,中越线单辆车节省成本1000元/次,万象到昆明物流成本下降40%—50%,“澜湄快线”单箱节省200元,累计降低企业物流支出超千万元。更重要的是,枢纽功能跃升,改革前,云南无专业化国际道路客运枢纽,跨境班线零散,联运衔接低效;改革后,建成昆明、西双版纳两大国际客运站,首开昆明—会晒、景洪—会晒等9条客运、5条货运定线班列,实现“公铁空”一站式接驳,每年可服务跨境旅客超万人次。
积极探索跨境数智电网建设
聚焦“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昆明片区携手区内能源企业,积极探索跨境数智电网建设,服务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
组建跨境电网公司,推动技术标准互认,并引进跨境交易主体,构建“澜湄区域电力交易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电力交易实时结算体系,推动中、缅、泰、老等国电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完善“互联网+”电力交易主体,降低入市门槛,引进老挝、缅甸、越南的80余家跨境售购电主体参与省内交易,探索打造跨境绿电丝绸之路。上线跨境结算平台,电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标准化以及支付状态全天候、全链条查询,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效率,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通过上述工作,昆明片区不仅加强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硬联通”,同时深化了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澜湄区域电力技术标准促进会、澜湄电力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立,发布机械储能技术等国际标准73项。申请地方标准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7项,软件著作权140余项。累计发表中文核心、SCI、EI等论文160余篇。“区块链+电力交易”成果入选中央网信办创新应用案例。
打造跨境人才制度型开放新体系
聚焦沿边、跨境特色,昆明片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软联通”“心联通”合作,构建“教培—认定—创业—宜居”全链条跨境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中老铁路职业教育标准跨国输出、国际职业资格互认、口岸通关效能提升及外籍人才服务优化,形成“语言+技能+认证”三位一体跨境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
聚焦中老铁路实际需求,整合片区职教资源,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量身定制“2+5”教培方案,先期对40名老挝学员实施为期2年的教学能力和师资培训,再派遣24名专家赴老挝开展为期5年的驻外教育技术合作,助力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培养国际化铁路专业人才。探索国际职业资格认定,依托云南省相关政策文件,借鉴苏州、重庆、成都等先行地区职称资格目录,围绕自贸需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因地制宜率先探索建立与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职业资格单项认可清单,推动国际职业资格认定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先行先试。构建全链速办服务体系,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外国人来华投资工作专窗”,配备多语种服务团队,整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极简审批”模式,材料齐全的申请实现“即来即审、审过即发”;构建“前置指导—极速审批—全链护航”服务体系,推出营业执照、公章免费邮寄等贴心服务,切实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帮助老挝建成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老挝铁路职业教育体系,帮助老挝制定6个专业教学标准、3个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完善老挝语铁道类专业课程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帮助老方研究制定铁路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标准等。近两年为老挝培养各类铁路人才800多名,其中有66名老挝籍员工成为中老铁路第一批火车司机。
有效推动外资企业落地加速。“外国人来华专窗”“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利化政务服务,大幅缩减涉外商事办理时间,专窗累计协助27家外资企业完成注册登记,最快半天即可顺利为外籍投资人完成企业注册登记,成为昆明吸引外资的重要服务平台。云南首家外资演艺经纪公司、首家外商国际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相继落户昆明片区;首家老挝企业本亚威(昆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入驻磨憨国际商贸服务区。(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