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瑜自认为遗传了爸妈所有的缺点。爸爸是单眼皮,还有些龅牙,妈妈则是下颌前突的“地包天”。到她这里,就成了单眼皮、龅牙加地包天的组合。虽然从小被同学调侃,但她的“超绝钝感力”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她。
楚瑜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手就容易干裂起皮,加上没有涂护手霜的习惯,双手看起来“很粗糙”。再配上那口突出的牙,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僵尸”。她那时候并不觉得受伤,反而觉得“确实挺像的”,还笑着回应“那我来咬你们啦”,边说边追着其他孩子跑。对她来说,那只是游戏的一部分,不算冒犯。反倒是妈妈看不下去,小学四年级就带她去医院矫正了牙齿。
真正开始介意外貌,是上初中以后。她所在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长期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方便联系,爸妈给她配了一部手机。手机每周一上交,周五放学后才能拿回来。
到了周末,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刷短视频。她尤其爱刷美女视频,视频里的女孩皮肤白净,妆容精致,眼睛又大又有神。看得多了,楚瑜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屏幕里的人差得有点远,不仅眼睛小,脸也大。

屏幕里的女孩漂亮又精致。(图/《狼狈》剧照)
那段时间,她尝试过各种办法瘦脸。比如,照着网上的瘦脸操每天对着镜子“刮腮”“提颧”“顶舌”,坚持练了一个月,看不出变化,也就放弃了。后来又看到有女明星通过削颧骨让脸型变立体,她也想将来试试,但听说那个手术疼起来是割双眼皮的一百倍,她立马打消了念头,“算了,脸也没那么大”。
整个初中三年,楚瑜都在跟自己的脸过不去。那种不满意又无能为力的感觉像一根绳子,一直勒着她,只能靠自我安慰缓解,“以后割个双眼皮就行了,现在别想太多”。
她的容貌焦虑,不是源于某句话或某件事,而是被社交媒体一点点渗进了生活的缝隙,最终成为认知的一部分。
叶子的经历则更加缓慢、内敛。她从小被家人说“眼睛小”,戴上眼镜后更不明显。高中时期,她的成绩从班级前五下滑到中上游,学习压力大,外貌就成了她为数不多还能掌控的部分。
容貌焦虑被社交媒体一点点渗进了生活。(图/《整容日记》剧照)
她注意到,班上“好看的女生”几乎都有双大眼睛。叶子暗暗羡慕,也悄悄买了眼皮贴,想让自己眼睛看起来更大一点。但贴得不好,不一会儿就掉了,再加上本身眼皮厚,试了两三周,她索性放弃了。
整个高中阶段,叶子都想割双眼皮。她本想高考结束后直接去做,但考完后又被驾考、聚会、填志愿等琐事冲散,直到开学前突然想起,已经来不及了。
上了大学后,课程压力比高中小了不少,叶子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化妆、练习穿搭,对外貌的关注变得更多也更具体。她仍然想做双眼皮,但身边同学几乎没人动过手术,也没有太多相关经验,她犹豫了两年多,害怕“做坏了”。
直到大三上学期,她才重新考虑起来。她说不清这个“决定”是怎么形成的,只是觉得马上要实习、毕业,“再不做就没时间了”。
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手术。早上七点,她起床赶去医院,室友们陪她走到手术室门口,还帮她拍了段视频。视频里,她穿着蓝色手术服,戴着一次性手术帽,对着镜头比了个“耶”,这是她最后的单眼皮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