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质兰心,“艳”耀杏坛
王莉艳,女,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省莒南县第一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临沂市教育工委优秀党员、临沂市优秀沂蒙精神践行者、临沂市十佳班主任、临沂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执教育之犁,耕植课堂的沃土
(一)让二十四节气成为劳动教育的“活教材”
劳动课是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作为学校劳动课教师,她不折不扣落实劳动课程落地,让学生在劳动中懂得责任,收获成长。
她带领教师团队结合莒南当地农俗,编写了校本教材《传承节气文化,厚植勤劳基因》。立春时,她和孩子们一起“咬春”,制作春卷,在裹馅、捏合中感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寓意;清明日,她组织“踏青研学”,积淀清明文化和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大暑天,她教孩子们制作绿豆汤,从挑选绿豆到熬煮火候,再到分给门卫大爷、保洁阿姨,让“分享”成为劳动的延伸。这些都是学校“1+4”节气劳动课程体系的生动缩影——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构建起“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融合课程+活动课程”的节气劳动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跟着季节走,贴着生活学。
(二)让“补位”成为师者的“源动力”
“王校长,六年级五班的时老师生病请假了,您能……”还没等教导主任说完,王莉艳就拿起语文课本往教室走去。她讲《月光曲》,教室后门外挤满了旁听的老师。她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段悠扬的钢琴旋律漫了出来,像月光漫过湖面,细碎的音符在教室里荡开。生动的文字在她的解读中变得更加波光粼粼,下课铃响时,孩子们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那堂课,她用细腻而温润的话语在孩子们的心田洒下一片“月光”。
她是山东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这样的“补位”,早已是家常便饭。
(三)让教研激活课堂的“生命力”
作为临沂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学科核心组成员,她的“补位”不仅在课堂,更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路上。她积极参与学校的“青蓝工程”,成为一批批青年教师的“师傅”,先后辅导50多位教师参加省市县课堂教学比赛获一二等奖,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她积极参加教育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实验,站在课程的角度引领教师,定期听课评课、指导集体备课等,和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学校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她能一连听16位老师的试讲,对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表现提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她如春风化雨般引导老师优化提升,成为活在课堂里的人。张筱君老师参加2025年市语文讲课比赛获一等奖,她跟着磨了8遍课。“王校长从不直接给,总是问‘你觉得这样设计,学生会有什么收获’,逼着我们思考。”张老师的话,道出了她的教研智慧。
学校200余名教师,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她都了如指掌。她说要像老师了解每位学生一样,了解每一位老师,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她从不吝啬夸赞,也不避谈过失,她的温情教导总能让老师们心生暖意。“看着年轻人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种的庄稼丰收,比啥都开心。”她笑着说,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岁月对教育者的温柔馈赠。
二、擎队旗之帆,点亮童心的星河
“1987年,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参加了莒南县首届少代会,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2018年,时隔30多年,我作为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参加了莒南县第二届少代会,把红色的种子播在少先队员的心田;2022年,我校承办莒南县第三次少代会,打好少先队员生命的底色,为“红领巾”注入红色力量……”从2012年到2023年,作为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她始终把“为党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当作沉甸甸的责任。
(一)让少先队改革落地生根
2017年,《少先队改革方案》出台后,对照改革要求,她一条条梳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短板:组织架构不健全、活动形式单一、队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
为了将少先队改革落到实处,她制订了学校少先队改革推进计划,健全学校少先队组织,积极推动成立学校少工委。她组织学校市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创新成立少先队工作室,每周一中午开展辅导员“微论坛”。还开设了以理论和实操学习为主的“微课堂”,以汇聚好素材、好活动为内容的“微分享”,以及创新周一升旗仪式的“微展示”。她把党建、少先队作为成长的主阵地。
(二)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
她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红色资源,对少先队员进行浸润式、体验式教育。仪式中启蒙。她大胆创新仪式教育,以校内党团队三面旗帜雕塑为依托,组织少先队员讲述心中党团队的故事,举行党、团、队三旗传递仪式,全校近千人参加,在体验中明白了“党有号召,团队有行动”。
实践中锻炼。一是创作展演。她创作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参与县教师节、市传统文化展演、市校园艺术节,获山东省实践成果一等奖。二是节目访谈。她设计、组织师生参加县融媒体大型直播节目《全民阅读时》,参与临沂电视台《名校访谈》《临沂教育访谈录》《名师访谈》节目。三是以学校红色莒南长廊为依托,创新以项目化课程学习的方式展示学校红色教育成果。被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指定筹备全国红色教育现场会。《红色基因代代传:“知·思·行”三向互动小学红色教育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活动中成长。创新“讲故事”的方式、把故事讲出新花样。依托学校英雄长廊和各级“小小沂蒙讲解员”比赛,发动全体队员参与并做成码书,获市优秀组织奖。积极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系列活动。从课堂表现、文明行为等多个角度挖掘闪光点,纳入“校园小明星”考核,使全校形成了人人争星、班班争星的良好氛围。
学校先后两次为市县少先队活动提供现场,被评为临沂市少先队规范化学校。
三、怀教育之心,绘制学校蓝图
从课堂走向管理,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教育的赤诚。身为校长,她以“躬身者”的姿态规划学校每一步发展。规划蓝图里最鲜明的底色是“党建引领”的红色。
(一)让“润心向党”成为学校的精神坐标
学校以“润心向党”党建品牌为核心,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我来讲党课”“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等载体发挥引领作用,持续擦亮党建品牌。创作的党课《永远跟党走》《灯塔》获临沂市“我来讲党课”一等奖,创作、参演党课《思念》5月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沂蒙精神宣讲。
(二)让“教师第一”成为学校的坚毅信念
学校以“三力”驱动打造高素质队伍。日常浸润中,通过青蓝结对工程、“读书富脑工程”、素养大赛、专家讲座及常态化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项目赋能上,成立课程项目组、开展“约课”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与科研能力;依托各级平台,组织教师参与赛课、展课,仅2025年,7人获市赛课一二等奖。《三力驱动:教师队伍高质量提质》评为《中国教育报》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三)让“学生第一”成为学校的坚实底色
学校构建“一规”“三名”“四院”“七节”学生成长工程。“一规”以一年级立规养习为基础,辐射各年级规范养成;“三名”通过名生、名师、名家长讲堂助力成长;“四院”涵盖多学科社团,提供多元发展平台;“七节”包含读书节、数学节、体育节等校园节,丰富校园生活。近两年在合唱、体育联赛、无人机大赛等活动中斩获佳绩,获全国二等奖8项、省市县各级奖项数百人次。
沐光而行,让教育绽放最美的模样。三十载光阴流转,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育人引领者,不变的是她眼中的光、心中的爱。在沂蒙教育原野上,以初心为种,以担当为肥,种出了一片属于教育的繁花似锦。这,便是齐鲁最美教师的模样——“莉”质兰心,“艳”耀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