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达不到目的, 美财长就抹黑,称中国经济开始“崩溃”,矛头对准中国房地产

   2025-08-05 kongyu760
核心提示:7月29日刚刚结束的斯德哥尔摩中美贸易谈判,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官方声明中提到双方“坦诚深入”,并承诺继续暂停24%的

7月29日刚刚结束的斯德哥尔摩中美贸易谈判,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尽管官方声明中提到双方“坦诚深入”,并承诺继续暂停24%的追加关税,但谈判桌上的“微妙平衡”并没有让美方满意。

7月30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随后在Breitbart活动上公开抨击中国经济,称其“模式正在崩溃”,并将矛头对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出口策略。

图片

那么,美方这种“谈判无果即抹黑”的操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焦虑?我们将从经济数据和战略博弈两个层面进行解读。

贝森特的言论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二是出口策略。

他声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因“重力定律”濒临崩溃,出口廉价商品的策略也让全球反感。

图片

然而,数据却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有所波动,但库存量逐步稳定,房价调整在可控范围内。

这表明,房地产市场并非崩溃,而是经历结构性调整。

图片

在出口方面,尽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12%,但中国对东盟市场的出口占比已升至16%,成为新的增长点。

同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额占比达到37%,比疫情前翻了一倍。

中国的出口市场正在多元化,而美国的关税战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美方对中国经济的抹黑,背后是对自身战略困境的无奈。

稀土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图片

据统计,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而这些资源对美国军工和电动车产业至关重要。

2025年5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方不得不妥协,用解除对中国部分行业的制裁来换取稀土供应的稳定。

这种战略依赖,使得美方在谈判中进退失据。

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试图推动的供应链“去中国化”也面临巨大挑战。

全球化的深度融合,让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例如,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仍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而在电动车、光伏等领域,中国的市场优势更是无可替代。

尽管美方不断延长关税加征期限,但实际操作中,其对中国经济的施压效果有限,反而让自身供应链问题更加复杂。

图片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不仅是经济层面的竞争,更是全球影响力的较量。

中国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贸易网络。

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舆论战来对冲中国的影响力。

然而,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全球化布局正在对冲美方的压力。

总结来看,贝森特的抹黑言论更多是对谈判失利的情绪性发泄。

中国的“不顺从”,并非简单的拒绝,而是基于自身经济实力和全球战略的“不盲从”。

当美方试图用关税和舆论战压制中国时,市场规律依然在发挥作用,历史注定不会为政治操作改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