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2025-08-06 kongyu510
核心提示:在抗日战争中,甘肃虽非正面战场核心,却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连接后方与前线、国内与国际的关键枢纽。以下几个重要历

在抗日战争中,甘肃虽非正面战场核心,却凭借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连接后方与前线、国内与国际的关键枢纽。以下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深刻影响了西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进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1962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兰州八办旧址

一、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红色枢纽的三重使命

1937年8月,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兰州八办”)成立,是中共在西北地区公开设立的重要机构,由谢觉哉、伍修权等负责,其在国际物资转运和全民统战动员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贯穿了抗战全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071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动员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在国际物资转运作用方面,“兰州八办”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从苏联经新疆、甘肃至延安),转运了大量军火(如高射炮、步枪)、药品和机械,仅1938年就输送约500车物资至抗日前线。而在全民统战动员方面,“兰州八办”更是起到了历史性核心推动作用,先后发动成立了 “甘肃青年抗战团”“回民抗日救国联合会” 等20余个抗日救国团体,培养了杨静仁等一大批少数民族抗战精英骨干,发动群众参与 “募捐支前”“战地服务” 等活动。在人员联络与救援方面,“兰州八办”先后营救被俘西路军战士1300余人,也接待过周恩来、邓颖超等中共领导人及胡志明等国际友人,成为连接苏联、延安与前线的 “桥梁”。

二、邓家花园:统战合作的重要阵地

邓家花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后街,是爱国将领邓宝珊的故居。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025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军事办公与物资中转:邓宝珊夫人崔锦琴将邓家花园前院无偿借给国民党空军第四路司令部作为办公驻地和抗战物资中转站,为苏联援华飞机的维修、加油等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便利,保障了空中作战力量的调配与支持。

组织抗战后援:崔锦琴在兰州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前方将士会甘肃分会”并担任副会长,通过义卖花园中的花卉等方式筹集善款,支援前线将士,为抗战后援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015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中国妇女慰劳前方自卫抗战将士会甘肃分会的合影

文化统战平台:邓宝珊在园内接待过贺龙、陈毅、梅兰芳、叶圣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著名人士,成为文化统战的重要平台,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凝聚了各界人士的抗日力量,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西北空军基地:苏联援华空军的重要驻扎地

抗战期间,兰州作为西北空军基地,是苏联援华空军的重要驻扎地和后期保障枢纽。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033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援华苏联飞行员

1939年2月至1941年,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协同作战,先后在兰州上空击落日军战机30余架,粉碎了日军 “切断国际交通线” 的企图。而在后勤保障方面,兰州的拱星墩机场、西固机场等,更是直接承担了苏联战机的维修、加油任务,邓家花园也曾作为空军司令部临时办公地,统筹协调物资调度。

四、玉门油矿:能源抗战的生命线

抗战爆发后,沿海石油供应被切断,玉门油矿成为中国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原油的基地。1939年至1945年,玉门油矿累计生产原油约25万吨,提炼的汽油、煤油供应西北、西南战场,保障了军车、战机的燃料需求。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011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131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驶离玉门的运油车队

同时,甘肃民众积极参与修路、钻井,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协调陕北技工支援,形成了“石油抗战” 的特殊战线。

五、河西走廊:国际援助的陆上动脉

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是抗战时期 “中苏国际交通线” 的核心段,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经张掖、武威、兰州至西安,全长约3000公里。苏联援华的大量军火、汽车、药品等,都是经此线运抵前线,仅1938年就有超过5000吨物资通过甘肃转运。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176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另外,苏联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及中国赴苏人员等,大多也是经此线往返,兰州成了他们来去里程上重要的中转站。

六、榜罗镇会议:抗战战略的 “定盘星”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榜罗镇会议,虽发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却从三个维度上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力量锚定了战略方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1311(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榜罗镇

在战略方向校准方面,会议否定了“前往宁夏或甘西靠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原计划,通过分析陕北苏区留存的《大公报》等报纸信息,确认陕北仍有红军和根据地,果断决定“到陕北去”,将革命大本营扎根抗日前沿。这一决定,使得红军部队提前两年进驻华北抗战战略后方,为1937年八路军迅速东渡黄河、开辟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抢占了地理先机。

在抗战目标明确化方面,毛泽东主席在榜罗镇小学操场向红军干部首次提出 “对日直接作战” 的口号,明确了 “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同陕北红军一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战略部署,将红军长征的军事行动与民族救亡的历史使命归纳法密关联起来。 通过在红军内部统一 “抗日优先”的思想,为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供了实践依据。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抗战中的甘肃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 关系抗战全局的六大甘肃节点" src="http://bs.eyameya.com/file/upload/202508/06/091021281.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旧馆陈列室

在力量布局前置方面,红军进驻陕北后,迅速整合当地武装,组建红一方面军主力,依托黄土高原地形构建防御体系。1936年东征山西、西征宁夏的军事行动,实际是对华北抗战的战略侦察,为后来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积累了实战经验。改变了中共武装 “偏居西南” 的被动局面,形成 “背靠西北、面向华北” 的抗战布局,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得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快速成为华北战场中流砥柱。

此外,榜罗镇会议的决策还间接影响了甘肃在抗战中的地位——红军主力进驻陕北后,甘肃作为连接陕北与苏联的“战略走廊”,其交通、统战价值被进一步激活,为后来兰州八办的设立、河西走廊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埋下了历史伏笔。可以说,正是榜罗镇会议的 “向北转”,让甘肃从长征途经地转变为抗战时期的战略枢纽。

纵观甘肃的这些重要历史节点,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以统战合作为纽带、以战略储备为支撑,共同构成了西北抗战的 “立体防线”。从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定调,到兰州八办与邓家花园的统战实践,再到玉门油矿与国际交通线的物资保障,这些节点不仅保障了国际援助的畅通,更凝聚了西北各族人民的抗战力量,证明了全民族抗战中 “后方亦是前线” 的深刻内涵。在它们的历史印迹里,中华民族抗战的“空间广度” 与“民族深度” 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