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在“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刷屏中笑出声?是否对“十三太保”各自为战却又合力登顶充满好奇?当苏超风潮席卷全网,我们如何穿越表面的调侃,理解江苏看似“散装”表象下的澎湃合力?
作家叶兆言的人文力作《江苏读本》,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独特的文学笔触,将江苏十三个辖市的繁华背影、盛世气象和历史变迁尽收眼底,从南京的“十里秦淮”到常州的“中吴要辅”,为“散装江苏”的文化基因写下深度注脚。而今苏超联赛的爆梗狂欢——常州队连败变“()州”、南京盐水鸭对战淮安小龙虾、“南哥”之争……无不展现了江苏的特质——江苏省很年轻,充满了活力。
在勾勒江苏的前世今生的同时,叶兆言也不忘捕捉那些让“十三太保”如此鲜活的细节——
说到“金陵”的由来:
楚威王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京,看这地方的地理形势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所谓龙蟠虎踞,不禁心生畏惧,为了镇住此地的帝王之气,便按照风水师的主意,在狮子山的背面埋了些黄金,这就是南京又被称为“金陵”的由来。
说到苏州人的讲究:
他们遇事永远认真,永远讲究,永远挑剔,苏州人对饮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爱好,不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异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苏州人喜欢把“这个怎么能吃”挂在嘴边。
说到徐州人的骄傲:
徐州人十分不屑,他们没这些本钱,既无文人的才,也没有商人的财,然而却有自己的骄傲,那就是此地的地气殊异,风水独特,能够接二连三地出帝王。
说到无锡人的精明:
在苏锡常一带,要说无锡比苏州好,苏州人不会答应,要说无锡人比常州人厉害,常州人不会答应,可是如果说无锡人最精明,这个怕是不会有什么疑问。
说到常州的借名:
最有趣的是常州这个名称,凡事都得讲究一个出处,常州的“常”,原来还是从隔壁邻居常熟那里借来的。
金陵的王气需要黄金镇守,苏州的味蕾容不得半点将就,无锡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连常州之借名也自带幽默……江苏的“散”,是如此生动,甚至带着点可爱的“较劲”。6月28日(周六)15点,南京锦创书城,让我们与作家叶兆言、侯印国一起,从《江苏读本》出发,一同挖掘江苏的年轻、活力与创造力,一起为苏超打call!

活动主题
“散装江苏”为何散? “苏大强”凭啥强?
叶兆言《江苏读本》分享会
活动时间
6月28号(周六)
15:00—17:00
活动地点
南京市锦创书城
(玄武区珠江路锦创数字产业园A座1-4层)
活动嘉宾
叶兆言、侯印国
嘉宾简介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璩家花园》等,散文集《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江苏读本》与《南京传》《南京人》为叶兆言的人文力作。
侯印国
文史作家,高校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委会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代表作品有《清代稀见私家藏书目录研究》和《风月同天》《宋朝人的日常生活》《中国撸猫简史》《苏东坡的星座》等。
相关图书

《江苏读本》
叶兆言 著
ISBN:9787575300704
《江苏读本》是著名作家叶兆言所写的一部江苏人文地理读本,是解读江苏的经典之作。
在作者丰富的叙述中,江苏十三个辖市的繁华背影、盛世气象和历史变迁尽收眼底。以南京、苏州、扬州、徐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泰州、宿迁十三座城市为叙述主线,不仅从地理疆域上交待了一个轮廓清晰的江苏,同时,文化、政治、经济与历史的交织,理性和情感的缠绕,又在这幅文化版图上将这些城市及其构筑的“江苏省”的文化全景勾描出来。
从江苏的历史渊源,到江苏的当代发展;从江苏的自然地理,到江苏的文化情结;从宏观的描述,到对十三个省辖市分别从小处解读——深入浅出,纵横捭阖,构成一部阅读江苏、了解江苏的绝佳读本。

《南京传》
叶兆言 著
ISBN:9787544779098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学家亦史学家,“透过南京这扇窗户看中国历史”,抽丝剥茧、细细道来。在这里,南京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而《南京传》,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