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健康平安是家人不变的期盼。春节临近,不少人踏上返乡路或是外出旅游。人员流动增多,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一些地方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不慎摔伤如何处置?2月2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宋立强和骨科副主任医师上官磊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207%2Fd1bef38aj00s8h71x002gc000m800go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记者:当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现状如何?
宋立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季节性。我国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自限性的上呼吸道症状,但是如幼儿、老年人等具有重症高危因素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救治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目前,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其中乙型流感占比升高,其他呼吸道感染如新冠病毒感染近期处于较低水平。
记者:春运和春节期间务工返乡等流动人群增多,如何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宋立强: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因素,室内活动因素,人员流动性因素,免疫屏障因素,自身免疫力因素,人群密集场所因素等。
冬春季气温降低有利于呼吸道病原体的存活,气温较低及春节聚会时,人群在密闭室内活动时间延长,空气流通不畅,使得呼吸道病原体更容易传播。春节春运历来是我国人口大迁移的高峰期,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将加速释放,会导致地区间呼吸道疾病传染风险增加。大多数人群未接种流感疫苗,大多数人在本次流感流行季中尚未发生过感染,体内未建立免疫抗体屏障,因此普遍易感。
春节期间,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群众进食较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过量饮酒,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增加感染呼吸道病原体的风险。探亲访友活动增多,容易出现重症感染,孕妇、儿童、老人等平时注重隔离的人群前往密集场所频率增加,容易被感染并出现严重病情。
群众可以针对传染病传染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首先,是管理传染源,流感患者的排毒时间大约7天,重症患者持续时间更长。群众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群众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近就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要注意科学佩戴口罩,避免把疾病传播给他人。
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存在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的接触传播风险。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空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形式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人们日常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保持房间及环境清洁、每日通风。
特别是要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能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临近春节,春运开始。探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增多,加上近期寒潮天气会带来降温和雨雪天气,大家应增强健康意识。群众在返乡或旅游途中,或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公众场所如车站等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容易罹患重症肺炎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此外,在春节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简单总结主要的防护措施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强体质。
记者:流感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宋立强: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前者包括咽喉痛、鼻塞、流涕、干咳、胸骨后不适等;后者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婴幼儿患流感,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其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新生儿患流感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部分流感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无并发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至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康复、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流感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等。
记者:治疗流感的主要方案有哪些?
宋立强:流感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合适场所,早诊早治,标本兼治。
流感是自愈性疾病,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可以居家休息和治疗。患者如果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出现并发症时,必须及时就医治疗。
具有重症高危因素患者应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在发病2天内是黄金窗口期,在此期间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此外,对于非重症或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常用口服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可以用于儿童和成人的流感治疗。
流感患者的不同症状,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缓解。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者应用清热解毒的药物;高热伴头痛、肌痛者可以间断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咳嗽严重者可给予镇咳药物。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207%2F79ead0eej00s8h72w001vc000m800go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记者:雪后路滑,如何做到防滑防摔?
上官磊:冬季雪天路面比较湿滑,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以免摔倒。出现道路结冰、路面湿滑的情况,建议非必要不外出,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如果必须出门则要做好防滑准备,建议穿着鞋底粗糙的防滑鞋,老人、儿童出门时需家人陪同。老人可以携带手杖等辅助器具出行。人们在行走时切勿东张西望,两手不要放口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大家走路时要绕开大理石、瓷砖、冰面等光滑路面,挑选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路面行走。
记者:春节假期很多人都会参与冰雪运动,如何在享受冰雪运动的同时做好防护?
上官磊:在滑雪运动中,选择合适的滑雪装备对于保障滑雪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滑雪水平和场地,选择合适的滑雪鞋、滑雪板和护具等,特别是初学者要佩戴头盔、护膝、护腕、护肘等防护措施。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滑雪技能水平,选择难度适当的滑雪场和雪道,初学者应避免难度大的雪道。
此外,大家滑雪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帮助激活肌肉,预防肌肉拉伤。摔倒时,应保持正确的摔倒姿势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当即将摔倒时,要迅速将双脚向外分,臀部着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交叉放在胸前,减轻身体的冲击力。千万不要用手臂或手腕着地,避免受伤。在摔倒后,如感觉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记者:如果不慎摔倒后该怎么办?
上官磊:人们摔倒后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导致二次伤害。其次要检查自己是否有明确的疼痛或伤口,以确定摔伤的程度。如果是软组织挫伤等轻度损伤,伤后48小时内给予冰敷并进行加压包扎、抬高等治疗,可以口服止痛消肿药物对症治疗;如果伤势较重或无法自行起身,要及时请求他人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来源: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