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专利转化运用为抓手,通过盘点专利资源、完善转化机制、推动供需对接、强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组织五邑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共完成1504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工作,江门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达15.60%,全市专利转让许可3534件,同比增长8.64%。
一、全面盘点专利资源,夯实转化基础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与教育、科技、工信、农业农村、卫健和国资等部门共同推进创新主体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全面盘点我市高校院所专利家底。与各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进五邑大学等4所高校梳理并完成1504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同时,发动1600多家企业积极使用专利盘活系统,推动更多高价值专利进入可转化资源库,唤醒纸面上的“沉睡”专利。
二、完善转化机制建设,畅通转化路径
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鼓励和支持高校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管理机制,优化赋权激励机制,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五邑大学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中心,通过产业研发团队打造、第三方机构合作、成果转化生态营造等途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探索建立校政行企合作交流机制,协助建设恩平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实体化结合,构建成果转化、专家智库和企业赋能平台,进一步畅通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渠道。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成功实施成果转化的发明人收益占比提升至95%,制定《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校企联合申请发明专利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鼓励教师利用大学科技园资源加强校企专利转化对接。
三、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先后组织创新企业前往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圳资本市场学院学习交流企业高效益专利转化工作。在我市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和“百校联百县”行动中,鹤山市国光塑料化工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合作,通过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海洋动态防污技术专利许可并成功将该专利成果产业化应用,不仅成功解决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更助力江门市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国产化,相关产品近3年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
四、强化全周期服务,厚植创新生态沃土
不断完善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广泛收集企业需求,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全国高校院所专利成果。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促成了江门市国彬机器人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达成2项发明专利免费许可,帮助企业解决人工智能机器人信号接收处理控制技术,减少重复研发投入,有效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专利转化“入县进镇”,组织举办6场中小微企业专利转化对接系列活动,以发布高校专利转化清单、项目路演等形式,成功促成中山大学专利免费许可我市一批涉农企业,专利许可达30件次。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组织开展校企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为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促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