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关系】第17届美非商业峰会在安哥拉举行
6月23日,第17届美非商业峰会在安哥拉罗安达举行,此次峰会由非洲企业理事会(CCA)主办、安哥拉政府承办,汇聚了来自美国和非洲的1500多名代表。出席政要包括阿尔及利亚、博茨瓦纳、布隆迪、佛得角、中非共和国、刚果(金)、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加蓬、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峰会东道国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与会者还包括来自非洲和美国的企业领袖、政府高级官员和政策专家。美方公布的官方代表团名单包括:国务院非洲事务局负责人特洛伊·菲特勒大使、非洲事务高级顾问马萨德·博洛斯、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代表康纳·科尔曼、美国进出口银行代表詹姆斯·伯罗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非洲事务助理康斯坦斯·汉密尔顿,以及美国贸易发展署(USTDA)代理署长托马斯·哈迪。本届峰会主题为“繁荣之路:美非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景”,聚焦于加强非洲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综合摘编自AllAfrica网站、刚果金要闻
【美非关系】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局局长驳斥针对非洲的"签证禁令和关税错误说法”
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局局长特洛伊·菲特雷尔6月24日在安哥拉罗安达驳斥所谓“非洲国家签证禁令”的说法,称这是“完全错误的论调”。菲特雷尔在第17届美非商业峰会记者会上回应非盟委员会前主席穆萨·法基的批评时作出上述表态。法基在峰会开幕时曾指出,在实施“歧视性关税”和旅行限制的情况下无法开展商业合作。菲特雷尔表示,根本不存在签证禁令。实际调整的是部分签证的有效期,此举源于非法滞留频发现象。关于关税问题,菲特雷尔明确表示尚无生效措施:“众所周知,关税政策虽已公布但未实施。我们正在等待谈判结果——政策公布不意味着立即执行。多个非洲国家已向我们提交更平衡、互惠且透明的提案。”他重申美国目标是建立更公平互惠的贸易环境:“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单方面让利帮扶伙伴国家。如今世界格局巨变,我们需要更公平的双向机制。”菲特雷尔同时表示,美国愿深化对非经贸合作,不排除与非洲国家签订新的自贸协定。针对将于9月到期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菲特雷尔主张应予以延期或制定替代方案,相关谈判正在进行中。
——摘编自6月25日旅安信息舵手
【西非】西共体选出新任轮值主席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领导人6月22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举行的峰会上,推选塞拉利昂总统朱利叶斯·马达·比奥为新任轮值主席。比奥称,当前西非地区面对安全局势恶化和政治不稳,“处在十字路口”。他指出,西非面对的挑战包括“萨赫勒地区和沿海国家的不安全、恐怖主义、政治不稳、非法武器流入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过去十多年里,西共体成员国有一半发生了政变或未遂政变,邻国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由军政府主政的三个国家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今年已经退出了西共体,组建了自己的集团萨赫勒国家联盟。圣战分子利用西非地区国家间关系的紧张,在萨赫勒和乍得湖周边加强了进攻。
——摘编自6月22日法新社
【布隆迪】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6月5日,布隆迪举行国民议会选举。6月12日,布隆迪选举委员会主席恩塔霍瓦米耶表示,在全国范围内,由现任总统恩达伊希米耶领导的执政党保卫民主力量党以96.51%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而其他政党由于均未获得2%的选票,不满足宪法规定进入国民议会的门槛,因此保卫民主力量党获得国民议会全部席位。对于本次选举结果,布隆迪国内其他反对党表示强烈反对,乌普罗纳党秘书长奥利维尔·恩库伦齐扎声称,在一些选区,执政党赢得了100%选票且没有无效票、弃权票和缺席票,这不符合事实。全国自由委员会党则谴责重复投票和强制投票行为,并称其观察员遭到追捕和任意监禁。
——摘编自6月12日法新社
【刚果(金)】与卢旺达初步达成和平协议
6月18日,美国、刚果(金)、卢旺达发表联合声明称,在美国副国务卿艾莉森·胡克见证下,刚果(金)和卢旺达技术团队草签了和平协议文本,为6月27日两国部长在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见证下签署和平协议做好了准备。该协议以4月25日签署的《原则宣言》为基础,经过三天关于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建设性对话而制定,主要内容包括尊重领土完整和禁止敌对行动;非国家武装团体的脱离接触、解除武装和有条件整合;建立联合安全协调机制;协助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准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等。除美国外,卡塔尔国作为协调方之一也参与了协议讨论。声明还称,期待接下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各国元首峰会进一步促进大湖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
——摘编自6月18日美国国务院网站
【肯尼亚】鲁托总统在内罗毕安全论坛上说,非洲必须解决不安全问题,以释放全部潜力
据《Star》5月29日消息,鲁托总统向非洲各国发出战略协作倡议,疾呼构建命运共同体应对安全治理困局。在内罗毕美非联合安全峰会中,鲁托向50余国代表剖析非洲的“战略机遇窗口”——坐拥驱动全球增长的人口红利与创新沃土,却深陷三重发展桎梏:政治动荡此起彼伏、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齐、新型跨国威胁暗流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被外界称为"非洲版达沃斯"的安全峰会,是六十年来首度移师非洲大陆,鲁托将其解读为非洲自主安全话语权觉醒的重要里程碑。他提出“泛非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主张构筑多层级防御协作网络,统合战略行动框架,并力推具有非洲基因的冲突调解机制。
——摘编自5月30日大湖Great Lake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称已控制北部一战略要地
6月16日晚,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表声明称,当天控制了苏丹北部与利比亚、埃及两国交界的战略要地凯布图姆地区。声明表示,经过战斗,快速支援部队从苏丹武装部队手中夺取了凯布图姆地区的控制权。对于该声明,苏丹武装部队尚未作出回应。凯布图姆是位于苏丹北方州的一处沙漠绿洲,靠近苏丹与利比亚、埃及两国交界地区,战略位置重要,从利比亚通往苏丹北部的多条交通路线途经于此。此前6月11日,苏丹武装部队宣布撤离该国境内与利比亚、埃及两国交界的乌韦纳特地区。快速支援部队同日表示,已控制该地区。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已造成苏丹约2.97万人丧生,约1240万人流离失所。
——摘编自6月16日国际在线
【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与中东多国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
6月16日晚,埃及、约旦、阿联酋、巴基斯坦、巴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苏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科威特等21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外交部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导致中东紧张局势加剧。声明说,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原则。声明呼吁“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按睦邻友好原则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声明表示“对这一危险的升级深感担忧,因为这或将对整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声明强调“在中东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以色列必须停止对伊朗的敌对行动,努力缓解紧张局势、实现停火和全面和平”。
——摘编自6月17日观察者网
【埃及】塞西总统与伊朗总统通电话,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
6月21日,埃及总统塞西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通电话,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缓和中东局势。根据埃及总统府声明,塞西在通话中表示,埃及反对以色列持续升级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当前中东地区面临多重危机且不断升级,这些军事行动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埃方呼吁立即停火,以便重启谈判,最终达成可持续的、和平解决危机方案。埃及外交部长阿卜杜勒阿提当天也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通电话,呼吁美国和伊朗重启核谈判,以此作为缓和局势的关键一步。
——摘编自6月22日新华社
【突尼斯】法院缺席审判前总统马尔祖基22年有期徒刑
6月20日,突尼斯一家法院缺席判处前总统蒙塞夫·马尔祖基22年监禁,罪名是破坏国家安全。马尔祖基曾于2011年至2014年担任总统,在总统赛义德上台后曾激烈批评赛义德,本次判决引发了反对派对于现政府打压批评人士的担忧。这是突尼斯法院对马尔祖基作出的第三次判决,此前突尼斯法院曾两次判处其监禁,刑期合计12年。对于本次判决,流亡巴黎的马尔祖基表示,法院的判决是无效的,做出审判的法院很快也将受到审判。今年4月以来,突尼斯法院已先后以共谋罪判处了多位反对派领导人、商人和律师监禁,刑期最长达66年,其中包括自由宪法党领袖阿比尔·穆西和复兴运动党领袖拉希德·加努希等突国内政治人物。
——摘编自6月20日路透社
【尼日利亚】荷兰向尼日利亚归还百余件贝宁青铜器
尼日利亚与荷兰政府代表6月21日在拉各斯国家博物馆举行文物交接仪式。荷兰履行今年2月作出的承诺,将119件贝宁青铜器正式归还尼日利亚。当日,拉各斯国家博物馆展出该批文物中的4件,包括一件国王头像、一件象牙雕以及两件动物形青铜器。尼国家博物馆和古迹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尼方感谢荷兰树立了良好典范,并希望通过文化外交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他指出,文物回归有助于恢复民族精神、自豪感和尊严。他介绍,德国已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承诺归还超过1000件贝宁青铜器。贝宁青铜器可追溯至16至18世纪,涵盖金属雕塑与象牙等工艺品,是贝宁王国艺术的代表。1897年,英国军队突袭贝宁王国,掠夺了约3000件文物,其中大部分流散至欧洲和北美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尼日利亚2022年正式发起全球文物返还请求,推动文物回归。
——摘编自6月23日千龙网
【南非】极端天气造成至少92人死亡,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
6月18日,南非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以应对自6月9日以来持续的极端天气影响。南非东部和南部连日来遭遇持续暴雨、强风、降雪等极端天气,在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等多地造成严重损失,目前洪灾已造成该国至少92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国家灾难状态将允许政府动员全国资源统一救援,包括部署警察和军队、提供临时安置和修复基础设施等。
——摘编自6月1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津巴布韦】今年以来疟疾疫情已致300余人死亡
津巴布韦卫生和儿童福利部9月23日发表声明说,今年以来,该国已确诊近11.2万例疟疾病例,包括317例死亡病例,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声明说,确诊病例数激增的原因是该国今年降雨量增加、气温波动幅度大;同时手工采矿、烟草烘烤、市场园艺和跨境贸易等户外经济活动增多,增加了人们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摘编自6月24日撒哈拉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