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梁平行动】乙肝防治知多少?一文为你划重点

   2025-07-25 kongyu670
核心提示:一、什么是乙肝乙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

一、什么是乙肝

乙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及肝癌。

二、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血液传播(如被HB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性接触传播(与HBV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等。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

高风险人群需重点筛查:

1.有乙肝家族史者;

2.长期接触血液制品的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

3.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传播疾病史者;

4.接受过不规范有创操作(如纹身、洗牙)者。

四、不会传播的情况(无需过度恐慌)

日常接触如共同办公(共用电脑)、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场景,不会传染HBV。乙肝病毒不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五、科学防治

1.接种疫苗: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疫苗,并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完成全程免费接种。

其他人群:未感染且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接种者,应尽快补种。接种后建议检测抗体,确保免疫成功。

2. 切断传播途径

母婴阻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同时,在婴儿出生后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避免血液暴露:不共用剃须刀、牙具、纹身工具等;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

安全性行为: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不洁性行为,做好防范措施,降低各种接触传播风险。

3. 定期体检与监测

普通人群建议每年体检,高风险人群每6-12个月检测乙肝五项(两对半)、肝功能及肝脏超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酗酒,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