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西日报》刊发《崇左创新外宣工作方式方法 讲好睦邻友好故事》,报道了崇左市立足边疆实际创新外宣方式,借边贸传播文化,拓展跨境电商,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以融合叙事打造外宣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

以下是报道原文: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到东盟。崇左,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正以蓬勃的姿态奏响外宣工作的奋进曲。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近年来,崇左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积极践行自治区党委外宣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取得显著成绩,为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
“边贸+外宣”,商品传递中国理念
2023年初春,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越南商人阮先生。他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情有独钟,但苦于找不到可靠的供应商。当听说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便专程前来考察。
基地主播小陈热情地接待了阮先生,并带他参观公司的直播间。小陈通过直播向越南消费者展示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传统工艺品,详细讲解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受到越南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阮先生对此赞不绝口,双方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次合作,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不仅进一步打开了越南市场,还让更多越南消费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陈感慨地说:“通过直播,我们不仅销售了商品,还传递了中国文化理念。”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今壮锦文创商品也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实现文化经济双丰收。龙州金龙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素英制作的壮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到越南、泰国等国家。
同时,崇左市进一步拓展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推动壮锦文创商品在中越跨境街、伦敦时装周等国际展台上大放异彩。

越南客商代表参观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的企业。
边贸是崇左的优势所在,也是外宣工作的重要载体。崇左市还抓住跨境电商机遇,建成公共清关中心,成立直播基地,传递中国文化符号。目前,崇左市电商公共清关中心、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集聚电商企业超过180家。2024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00亿元;今年1—5月,该市跨境电商贸易额150亿元,预计上半年达160亿元,成为广西跨境电商第一市。
崇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商中来,共同推动崇左的外宣工作。”
人文交流,增进中越友谊
崇左的跨境电商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更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
2022年春天,大新县硕龙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越边民文化节——百年民俗元春节。该文化节旨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然而,当时的文化节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由于疫情的影响,越南方面的参与人数大幅减少。
“如果越南方面参与人数太少,文化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硕龙镇党委书记古朝伟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镇党委、政府决定通过线上方式邀请越南边民参与文化节。他们与越南谅山省高禄县文化部门合作,搭建了一个线上文化交流平台,让越南边民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文化节。
这一创新举措让越南边民在云上参与了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包括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等。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越南边民的热情并未减少。他们通过视频连线与中方边民互动,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生活。

中越体育爱好者参加2025年大新半程马拉松比赛。
大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鲜介绍,2023年以来,该县共开展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次,吸引中越边民游客6.8万多人次,成为对外讲好中越睦邻友好故事的生动载体。
在龙州县,当地党委和政府举办的春龙节,吸引了大量越南游客慕名前来。今年,龙州春龙节获央视4个栏目报道及新媒体直播,总浏览量破千万次,点赞超“300万+”。
而在凭祥,当地致力将边关旅游节打造成为边境外宣品牌。各届旅游节中创作的《小木匠》《边贸趣事》等精彩节目脱颖而出,荣获广西乃至全国奖项,先后8次前往越南演出,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艺术载体,有效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宁明县立足地缘优势,主动融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展会平台,深度参与中柬文化旅游年、中越友好年、中泰文化艺术节等跨国文化盛事,让花山文化在多元对话中绽放光彩。
在各边境县(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崇左持续深化中越人文交流。近年来,该市在跨境旅游、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精心策划了80余项中越人文交流活动。今年,崇左以中越人文交流年为契机,举办了18个市级、23个县级活动,不仅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还成功探索出全新的文化交流方式。
融合叙事,打造外宣品牌
今年初夏,崇左市融媒体中心创作主题为“崇左印象”的短视频,旨在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展现当地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我们的故事要真实,但也要有吸引力。”主创人员黄思源说,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体现崇左特色,又能让外国人感兴趣的角度。经过多次讨论,团队决定以崇左壮锦文化为切入点,讲述一位壮锦手工艺人的故事。
如何让这部短视频在国际平台上获得关注?崇左市融媒体中心与杭州广电共建的AI实验室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AI技术,团队将短视频翻译成越南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并利用AI数字主播进行多语种播报。最终,这部短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新增许多外国粉丝。
这是崇左以创新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崇左市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外宣工作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2023年,崇左市创新性地实施了“蒲公英计划”。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该计划成功孵化出60多名跨境主播。这些主播借助独特的“他视角”,有效提升了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
同时,崇左市在全区率先成立国际传播中心和融媒(国际传播)AI实验室,提高了外宣短视频的制作效率。其中,“崇左译制”表现突出,粉丝量已超过15万人,海外粉丝量占比超过22%。一名越南网友在“崇左译制”平台留言分享感受:“通过上面的短视频,我不仅了解崇左的美食、文化等,还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崇左市的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全方位推动了外宣工作的开展,外宣品牌实现重大突破。该市获评“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和“2024年度活力之城”。“崇左译制”“壮播崇左”多次获评外宣工作案例典型代表。
该市主要领导表示,全市上下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举措,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外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崇左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发展和对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唱响崇左声音,讲好崇左故事。(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实习生 李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