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碎碎念 | 跳出溢价市场看Labubu:享受收藏之乐,消费量力而行

   2025-07-27 kongyu820
核心提示:你可能还没拥有一只Labubu,但很难没听说过它。6月10日,拍卖会上,一款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最终以108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

你可能还没拥有一只Labubu,但很难没听说过它。

6月10日,拍卖会上,一款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最终以108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震惊数人。在二手交易市场,Labubu的价格溢价几倍甚至几十倍并不出奇。当下,Labubu成年轻人“理财新宠”,并点燃千亿潮玩经济。Labubu为代表的IP潮玩商品为什么能够这么火?今天的年轻人们,到底在消费什么?听广州日报记者小编跟你聊聊当下这股消费热潮。

♥♥投向玩偶本身的美♥♥

快乐不该被明码标价

图片

“开抢!”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微微发颤,心跳如鼓点般密集敲打耳膜,紧盯着时间数字——一次次如此,为的便是那小小一只Labubu。抢到欣喜若狂,抢不到便心口空落落悬着。

LABUBU无疑是今年全球最火爆的潮玩消费品之一。开始追Labubu源于突然间的喜欢,但并不狂热。追的时候它也没那么火,所以即便是在“海鲜市场”或者某宝买自己中意的“指定款”时,价格也还算友好,不像现在让人“不敢直视”,难以下手。

其实,与其在溢价市场里煎熬挣扎,何不将目光重新投向那玩偶本身的美?设计者的匠心与巧思,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宝藏。真正的收藏之乐,源于“拆盒”那一瞬间的惊喜,源于它每日带来的微小愉悦——而非价格标签上那个被市场扭曲的数字。

说到底,玩具本是快乐使者。可一旦为它焦虑、为它负债,它便成了心魔的囚笼。快乐,不该被明码标价。(王浩)


小编的Labubu

♥♥“无用的小垃圾”♥♥

满足受众的情绪价值

图片

之前看到一个讨论,现在有“80后”玩“小红书”和“闲鱼”吗?作为中国第一代网民,“老古董”表示,我们只是老了,不是死了,我们也年轻过,“95后”“00后”正在玩的东西我们都玩过。

说起来,作为中国第一代“二次元”受众,很多“80后”是看着《舒克和贝塔》《变形金刚》《丁丁历险记》等国内外优秀动漫作品长大的,很多人小学就拥有了数十套变形金刚玩具。

翻看“小红书”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标签,比如“大人也要玩玩具”,很多成人分享了自己收藏的玩偶和手办。

如今动漫形象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也集合了各国智慧。像棉花娃娃和亚克力立牌是韩国网友的发明,价格在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而日本人钟爱的手办这种精细制作的等比例雕塑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制作周期长达半年乃至数年。眼下取得票房奇迹的国产动画片“哪吒”系列光官方授权给各类玩具企业的授权费就突破了千亿元,授权给泡泡玛特的盲盒以月均产量近千万的数量供不应求。

图片
手办

被网友称作“无用的小垃圾”的IP授权形象商品到底魅力在哪?说白了就是满足受众的情绪价值。

童年时,女孩子通过玩玩具娃娃建立对人际社会的最初想象,而成人后对童年动漫形象产品的追捧多少带着一点对童年和青春的缅怀。很多人通过社交平台交流自己的收藏产生新的社交圈,这种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人际交往可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如今的社会,每个人有一点爱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无关性别和年龄。随着平均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再抱着猎奇心理。尊重他人是起码的尊重与礼貌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爱好,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存在即有合理的成分,当人们内心的需要外化作商品供给,更多的创意和技术手段也加速更新换代,促进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职业的产生,带动了地方经济,与此同时也反哺了动漫等文化产业本身。

最后,爱好是爱好,商品是商品,消费要量力而行。(格里菲斯)


迪士尼玩偶

♥♥“理性派”毛绒玩具收藏家♥♥

为打动自己的设计买单

图片

2023年我去香港迪士尼游玩的时候,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大家背包上挂着迪士尼“七宝”的挂件,走进乐园就更不必说了,大家都跟“进货”似的,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包上挂的,处处都是迪士尼元素。两年过去,大家的包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个呲着9颗尖牙的小怪兽突然火了,Labubu成了潮玩顶流的代名词。

我自认为算“理性派”毛绒玩具收藏家,不追逐某个固定IP,只为打动自己的设计买单,迪士尼、Chikawa、Jellycat都有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款式。此外,床头还有不少是旅行带回来的纪念品,承载着对一个地方的留恋或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比如来自三星堆的可爱啾啾(学名铜神树枝头花蕾及立鸟),时不时就会被我拿出来把玩一番,感慨三星堆文物之精致、文创之呆萌,价格也仅需两位数。


来自三星堆的可爱啾啾

年轻人确实越来越乐意为“喜欢”买单了,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口红经济效应”,我觉得买潮玩也有点这种意味,大家不再关心能力范围外的房、车或是奢侈品,转而购买潮玩之类的非必需品,以相当低的经济付出换取情绪价值,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潮玩的价值还不止如此,作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之一,碰到同好,更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还可以互相交换对方想要但没有的款式,就连在路上看到自己喜欢的IP形象,也得悄悄多看两眼。

此外,社交媒体的讨论也对推动这股热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名人的带货效应也十分显著。当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Labubu,你是会产生兴趣跟风抢上一只,加入这场狂欢,还是激起内心深处的逆反情绪,反而厌倦起这个没有生命、丑萌的“小怪兽”?(李慧婷)

图片
小编收集的毛绒玩具

♥♥在时间的酝酿下♥♥

Labubu成了年轻人的珍藏

图片

五一去了趟泰国,当时朋友建议我在泰国买个Labubu,我笑着对他说,我对这个“呲牙小兔”无感。谁承想,过了一个多月,它就跻身全球顶流,成了让我高攀不起的存在。我喜欢的女明星在社交平台晒她的Labubu,小红书的达人介绍Labubu族谱,在大数据的推送下,各式各样珠光宝气的Labubu视频被推送给我,并附上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的话题,我确实心动了,也想要一个Labubu,把它打扮得花枝招展。

当所有人都对它趋之若鹜时,Labubu突然就买不到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拥有Labubu 仿佛成了高人一等的存在。它像一种“理财产品”,被戏称为“塑料茅台”,你可以高价“转卖”它,顺便把它送到更需要的人手里。它还是一种社交货币,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它的价值,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送给朋友一个Labubu,那你们可能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Labubu水晶球

当同事问我有没有Labubu,我说有一个Labubu水晶球时,心里竟然生出一股小骄傲,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状态。同事说更喜欢毛茸茸的Labubu手感,我建议她到二手市场加价购买。因为在网速一般的情况下,Labubu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轻松买到。前几天,我在购物平台跟着主播抢购最新款的Labubu 炸虾,甚至想买800多元一套的端盒送给朋友们,结果显而易见,我一个都没抢到。在潮流叠加饥饿营销的影响下,我甚至觉得正常渠道售卖的99元、159元、199元、399元、499元、999元的搪瓷毛绒Labubu一点也不贵。

Labubu的火是泡泡玛特尊重时间、尊重运营的结果。Labubu生来不是顶流,在时间的酝酿下,它成为全球年轻人的珍藏。过不了多久,在生产能力跟上后,我们可能会“人手一个Labubu”,“一户一个Labubu”,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将Labubu随意摆放在一个角落。曾经所谓的喜欢可能只是“未曾拥有”的执念,或是带有“攀比”心态的从众。但真心喜欢Labubu的年轻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对它珍之爱之。(曹腾)

图片

泡泡玛特门店

栏目统筹/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小满、李慧婷、曹腾、王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慧婷、曹腾、王浩、张宇、郭嘉颖
海报/张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